选择存储平台

 

主流的几种存储技术有DAS(直接连接存储)、NAS(网络连接存储)、SAN(存储区域网络 )、iSCSI(跨IP网络提供SCSI协议),而且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,这几种存储平台不断的统一融合。是市场主流产品,增加了选择的复杂性。

性能与高可靠性

 

两个性能指数:顺序访问性能(带宽) 和随机访问性能(IOPs),全闪存支持,丰富的企业级功能(在线扩容缩容、自动精简配置、快照、RDMA 、冷热数据自动分层、异地数据复制) 可靠性(多副本数据保护、纠删码,数据校验)

弹性扩展

 

需要支持块、文件、对象存储中的一种或多种?,横向扩展亦或是纵向扩展?,集中式统一存储还是分布式存储?支持按需投资,需要多大的扩展能力,这需要您把握未来数据量的增长,更需要您的IT战略智慧

维护与管理性

 

覆盖从部署到配置再到升级,简化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存储管理:可快速部署,配置引导、一键升级;依托监控报警系统,快速界定问题、排查故障;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;具备完善的管理监控功能,支持SNMP、邮件等方式。

存储系统设计原则

通用场景的选择:混闪融合存储

多接口支持  ▏多介质混合

入门级混闪融合存储系统:是面向中小企业级应用的智能混合闪存存储产品,一般支持最多2个控制器,IOPs一般小于100万,支持8/16/32 Gbps FC  1/10/25 Gbps Ethernet端口,支持FC, iSCSI, NFS, CIFS, HTTP, FTP等协议,支持SSD、SAS、NL-SAS类型硬盘,拥有入门级卓越的性能,并引入中端存储功能特性,具有非常高的性价比优势,可广泛应用于区县政府、中小企业、职业教育、中小医院等行业。

中、高端混闪融合存储系统:是面向新型数据中心的新一代混合闪存,采用多控制器高速互联架构,IOPs一般大于100万,更支持25 Gbps NVMe over RoCE端口,支持FC-NVMe,NVMe over RoCE存储协议,及NVMe SSD硬盘,帮助用户实现未来目标。面向闪存架构的全新设计和统一融合,在性能、功能和品质上都达到业界领先水平。满足数据库OLTP/OLAP、虚拟化、文件等高品质服务的同时,为容器、分布式数据库等业务蓄力,引领新型数据中心存储服务。

系统架构

方案价值

多级融合

SAN与NAS一体化融合,同时可将不同类型介质的性能在混合场景下发挥到极致,达到性能和容量的最佳收益。为用户提供融合的、可灵活调配的统一资源池,让用户数据安全可靠,简单易用。

出色性能

采用多核优化、Cache自适应算法,支持32Gbps FC/25Gbps Ethernet等领先的主机接口,提供12Gbps SAS 3.0高速硬盘接口,满足高性能场景所需。全面的效率提升特性,性能及应用效率大幅提升。

品质卓越,物超所值

多控制器Active-Active全均衡技术,实现任意场景下控制器性能全发挥;提供SAN及NAS一体化A-A双活实现数据不丢失、业务不中断;构建性能无损快照及克隆,开启数据保护特性时仍能保持高水平服务。

   融合存储系统:前端主机接口可支持FC 8/16/32Gb、iSCSI 1/10/25Gb,后端具备SAS 6Gb硬盘扩展接口,可支持SAS、SATA硬盘及SSD固态硬盘混合使用,具备极佳的扩展能力。实现FC SAN与IP SAN、各类存储介质的完美融合,有效整合用户现有存储网络架构,实现高性能SAN网络的统一部署和集中管理,以适应业务和应用变化的动态需求。主机接口及硬盘接口均采用模块化设计,更换主机接口或硬盘扩展接口,无须更换固件,可大大简化升级维护的难度和工作量。

      现代混合闪存存储系统专为满足客户多元复杂的业务诉求而生,深度融合FC-SAN、IP-SAN、NAS、Active-Active双活等特性,提供防勒索、WORM、审计等多种数据安全保护功能,可以匹配严苛的可靠性和性能弹性增长需求,并为分布式数据库、容器等新兴生态应用提供广泛支持,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靠、融合高效的数据存储服务。

    随着企业数字化和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,伴随而来的是企业数据的爆发式增长。传统存储方案无法满足企业业务发展的需求,暴露出存储资源管理敏捷性不佳、可扩展性低和系统集成能力差等问题,只能通过创新的存储解决方案解决。更加灵活、易于扩展和管理、更为经济的软件定义存储 (SDS)应运而生,在企业级存储舞台上逐渐发挥重大作用,并成为大势所趋。

    分布式存储软件(一体机)为客户提供具备卓越性能表现、低总体拥有成本(TCO)、高可扩展性、高可靠和易运维的企业级存储解决方案。通过构建统一资源池,向上层应用提供块、文件、对象、大数据统一存储服务,满足结构化、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等多类型数据存储需求,助力客户数字化转型。

分布式存储软件采用全分布式的架构:硬件平台、存储操作系统、分布式管理集群、基础服务、增值服务等模块组成,虚拟化和云环境提供按需获取、弹性扩展的分布式存储资源池,大幅提升资源的部署、扩展和运维效率。这种架构为存储系统的可靠性、可用性、自动运维、高性能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证。

系统架构

典型应用场景

       在一套存储平台中同时提供块、文件和对象存储服务,满足各种企业应用如关键业务数据库、邮件服务、文件共享、非结构化数据存储、备份归档、虚拟化平台等不同的存储需求。大型的统一存储平台可以实现较高的资源利用率,避免多个独立存储设备导致的利用不均衡、数据难互通的烟囱式IT架构发展路径。

分布式存储系统是超融合系统的基础,与各种主流虚拟化平台兼容,可与 VMware ESXi、XenServer、KVM和Hyper-V等深度融合,帮助客户构建超融合系统,打造简单、弹性、高效的全栈化云计算环境。

分布式存储系统

节点级冗余 ▏弹性扩容 ▏标准X86架构

方案价值

全分布式架构

强大的扩展能力

● 分布式架构消除控制器瓶颈,并发性能随着节点的增加而线性增长。

● 3 节点起步,可在单一存储池内轻松在线扩展容量和性能。

跨站点双活

快照保护

● 以拉伸形态部署的双活集群,结合客户端的高可用配置,可实现RPO为 0,RTO接近0的容灾效果,保障业务连续性。

● 通过为存储生成快照,可将数据快速恢复至快照时的状态,保障数据安全。

高性能数据传输

全闪存支持

● 通过 RDMA 协议进行集群节点间的数据交换,有效增大集群吞吐并降低延时。

● 支持全闪存储环境,充分满足企业对于高性能场景的需求。

 

节点级保护、自动

数据恢复与迁移

● 节点间通过多副本机制进行数据保护;部件或节点故障时,自动利用已有空间,多节点并发数据恢复,时刻确保数据冗余度符合预期。

● 动态平衡集群内数据分布,扩容后快速恢复分布均衡。

    华为全球产业展望(GIV)预测,到2030年,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总量将达1YB,其中95%以上数据均为非结构化数据。多样化数据应用蓬勃发展,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随之进入企业生产决策系统成为主角。 分布式存储系统,积极拥抱YB数据时代,持续创新,构筑架构与技术领先。面向虚拟化/云资源池、大数据分析、高性能数据分析 (HPDA)、智能视图、备份归档等场景,打造混合负载更高效、数据管理更简单、数据韧性更强悍的坚实数据底座,帮助您释放海量非结构化数据价值,应对未来任意应用的不确定性挑战。

硬盘异常探测和隔离

系统自动检测并隔离异常硬盘,包括不健康盘、亚健康盘、寿命不足盘等,降低对系统性能的影响,并减轻运维工作负担。

亚健康探测和隔离

系统自动对存储网络和接入网络进行周期性网络异常检测,并对亚健康节点和网口进行隔离,以降低对系统性能的影响。

提供多种存储服务

提供块、文件、对象、大数据统一存储服务,满足结构化、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等多类型数据存储需求。

冷热数据自动分层

冷数据自动下沉至 HDD,热数据留在缓存层,充分发挥 SSD 硬件优势,进一步提升性能。

丰富的企业级特性:

   随着应用的增加和时间的累积,业务数据量愈来愈大,且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空间里,如何选择合适的存储器来整合数据存储,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,在发在灾难的情况下,如何恢复数据,这都是IT经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。